当前四川水稻生产四大热点问题及对策建议_广元三农网——地方农村农业专业权威门户官网 广元三农网


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产业发展

当前四川水稻生产四大热点问题及对策建议

2019-03-03 18:43广元三农网编辑:冉际春人气:


农 业 科 技 动 态
 

第2期

(总第741期)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2019年2月11日

专家建议

 当前四川水稻生产四大热点问题及对策建议

为完成农业农村部的水稻产业调研任务,笔者于2018年11月中下旬与四川省农技推广总站、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的相关专家一道,深入泸县、中江、广汉等3县开展了座谈与实地走访。有关水稻生产技术模式、品种结构、稻谷产销、产业化开发、生产效益、农业补贴等已经形成了专门报告上报农业部种植业司。通过进一步梳理,发现四川水稻生产具有四大热点问题,在分析了各自存在的原因后,提出了技术对策建议,供各地参考。

一、优质稻

1.成效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2017年四川重启了“稻香杯”优质稻品种评选,2018年全省优质稻面积达到1930万亩,已占全省水稻面积的68.50%;但是,高档优质稻品种仍然较少,稻米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稻米加工和营销仍然不强,稻强米弱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

2.问题

(1)受经营方式制约,集约化程度不高  2018年全省统计的种植水稻30亩规模以上的经营主体有5500余户,经营面积118.3万亩,仅占全省水稻总面积的4%。其中,54.4%的经营主体规模在30~100亩。集约化程度低,小规模的种植户多,造成品种分散,混种、混收、混储、混加工问题突出,难以满足加工企业的质量要求,企业得不到稳定的原料保障,优质稻并未变成真正的优质米。

(2)受企业带动能力制约,产业化开发不足  目前我省纳入统计的大米加工业企业有347个,年加工量在1000万吨左右,但普遍规模小,加工能力利用率不足50%。全省众多稻米加工企业中,订单种植10万亩以上,带动农户2.5万户的企业不足10家。

(3)受产品品牌制约,市场竞争力不强  尽管近年金满仓、福瑞喜、蜀中香米、航粒香等表现不俗,但区域品牌少,知名品牌少,市场上缺乏消费者普遍认可的地方主导大米品牌,更缺乏代表“川米”形象的精品名牌,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在全国55个中国驰名商标稻米品牌中,四川一个都没有。

(4)受价格因素制约,种植积极性不高  受稻谷结构性过剩问题影响,稻谷价格低迷,种稻效益持续低下。作为粮食收购主渠道的粮食收储企业,品种好坏、品质优劣一个价,优质难以优价。虽然一些产业化开发的企业制定了优质优价订单,但效益仍难达到农户收益预期,致使农民种植优质稻积极性普遍不高。

3.对策

(1)因地制宜推广食用优质、高档优质、功能优质等水稻品种  以稻香杯为抓手,完善评选办法,从源头提供一批满足不同需求、具有特色的优质稻品种。新型经营主体根据加工企业和市场的需求规模化生产,有利于品牌打造,满足居民对优质、高档和安全大米的需求;传统小农户生产以优质高产品种为主,通过订单实现优质优价,增加效益。

(2)依靠科技进步,实现产业增效  在政策、资金上向企业龙头倾斜,支持技术研发,提高稻米加工工艺水平;创新以大米为原料的方便食品、休闲食品,促进加工增值;实施“高质高效”工程,推广绿色发展技术模式,既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也在提升稻田综合效益的基础上生产出优质稻米。

(3)加快发展产前、产中、产后的农业全程社会化和专业化服务,提升规模化生产水平  大力推广“两主体四中心”模式,依托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配套育秧、农机、烘干、加工“四中心”建设,打通生产、加工、销售全产业链。

(4)凝练品牌,提升市场影响力  在现有企业品牌和区域品牌基础上,进一步整合资源,扶优扶强,打造出十大川米知名品牌,支持加工企业建立优质米生产溯源体系并申报驰名商标,通过举办推荐活动、促销活动、广告宣传等多种形式,向消费者推荐四川好米。通过品牌战略挤占市场份额,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

二、直播稻

1.成效  直播稻的技术需求迫切,发展势头强劲。2018年四川省直播稻面积超过150万亩,其中机械直播达到27万亩。在生产规模超过300亩的平原区和超过100亩的丘陵区,机直播技术受到业主的欢迎。

2.问题

(1)直播专用品种缺乏  播后的种子浸泡在水中,要求具备在低氧条件下快速发芽出苗的能力;同时播种期较育苗移栽晚,增大了多熟制稻田的茬口茅盾,耐迟播与灌浆快便成为了直播专用品种的重要指标,目前筛选出适宜麦茬田直播的品种数量仅5个左右。

(2)对水源条件要求高  播种前及时排干田水、播后在低洼地方开沟才能实现一播全苗;除草剂施前应排干田水、施后2天左右又要及时灌水,因此水源良好是推广直播稻的必备条件。

(3)用种量大  直播比育苗移栽多用种子,且人工撒播很难控制用种量和均匀度,采用机械直播才能达到机插秧的用种水平。

(4)化学除草技术难以掌握  直播必须进行化学除草,对除草剂品种、施用时期和方法等要求高,稍有失误则要再次施药。而除草剂过量施用是直播稻能否大面积推广的争论焦点,近年来研究出了肥水药一体化技术,可减少施用次数。

3.对策

(1)明确技术途径  主推机械直播,以提高播种质量和群体起点;以水田穴直播机械为主,条件适宜区域选用旱直播;以杂交稻品种为主,适度示范常规稻;优先选择冬闲田和蔬菜田等早茬田块示范,麦茬田块必须与中早熟专用品种结合;以新型经营主体规模化生产为主推对象,对分散农户开展社会化服务。

(2)强化技术培训  水稻直播对田块的要求高,全苗难、杂草多等技术问题普遍存在,应开展对管理人员、农机操作人员的培训,以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确保技术落实到位。各地可根据当地生态特点,在品种选择、化学除草以及降低成本等方面继续开展研究,总结经验教训,推进技术优化升级。

(3)补足机械短板  完善耕作、播种、植保、收获、干燥等机械的系列配套,满足规模化生产的需求。

三、再生稻

1.成效  四川首创的中稻蓄留再生稻技术,已经成为全国推广的一种资源节约型、生产高效型的稻作模式。2018年四川省再生稻主产区气候条件总体有利,光温水匹配较好,全省蓄留再生稻460万亩,有收面积 399万亩,总产达到48万吨。再生稻单产最高田块达到363公斤,机收蓄留再生稻也高达140公斤。

2.问题

(1)区域间差异大  再生稻产量的高低受制于秋季的气候条件,其收获面积一般仅为蓄留面积的80%左右,在次适宜区内蓄留不一定有收成。

(2)头季稻机收  水稻机收成本远远低于人工收获,但头季稻机收对稻桩的碾压达2/5~3/5,显著降低再生稻发苗、有效穗和单产。一方面机械收割需要排水硬田,再生芽在无水情况下死亡加快;另一方面收割时机械压损部分稻桩,直接影响产量。

(3)效益不高  虽然蓄留再生稻具有省种、省工、省时的优势,再生稻米的品质、适口性普遍优于头季稻,但由于肥料和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种植效益进一步受挤压,特别是再生稻米的产业化开发度不高,优质原粮没有转变为商品,直接影响蓄留再生稻的效益。

(4)技术到位率低  突出表现为水稻栽插密度不够、病虫害防治不及时、肥水管理不到位等。

3.对策

(1)以头季稻机收为基础,开展中稻再生稻全程机械化的生产技术攻关,筛选改进收获机具,规范机插、机收操作程序,提高收获精度,减少压桩毁桩率。

(2)在再生稻次适宜区内通过品种与技术的集成创新,以缩短头季稻生育期、低留桩等技术为核心,开展周年高产高效的技术模式攻关,搞好技术宣传和培训,将头季稻健身栽培、及时施用“粒芽肥”、见苗收获头季稻等关键技术落实到田,提高蓄留成功率。

(3)每个再生稻主产市各自打造一个优质再生稻米品牌,通过提高再生稻谷的商品率来提升周年种稻的综合效益。

四、稻田综合种养

1.成效  2018年,四川省稻田综合种养面积已经达到 270万亩,形成了“稻-鱼”、“稻-鳖-虾”、“稻-鳅”、“稻-虾”等模式为核心的种养技术标准5 项。打造了崇州的“农业共营制+稻渔综合种养”、隆昌的“农业园区+稻渔综合种养”和邛崃、江油等地的“新型经营主体+稻渔综合种养”等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稻田综合种养产业经营模式,明显促进了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的减量控害,有效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维护农田生态系统,更好地保障稻谷、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提升产品品质。

2.问题

(1)种养比例不规范,出现新的污染  个别地方片面强调养殖的高效益,种稻与养鱼比例不规范,养殖所占比例过大,有的甚至只是挂名而已;这样,一方面严重影响粮食产能;另一方面田间种养失衡,水体富营养化严重,造成稻田新的污染。

(2)缺乏统一规划,存在市场风险隐患  由于近年来效益可观,各地不断跟风,稻田养殖面积增速较快,水产品的市场销售风险隐患加大;另外一些业主盲目在水源条件不好的地方开展稻田综合种养,增加了种养成本,降低了对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

(3)稻田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破坏  稻田养殖需要根据选定的养殖种类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因而对原有的基础设施的破坏不容忽视。特别是开挖养殖沟后对水稻机械化生产产生重大的影响。  

3.对策

(1)积极引导,加强综合执法。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毫不放松粮食生产”。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内选择一些破环粮食生产能力的典型案例开展行政执法,保护基本农田的基础设施,引导业主开展稻田标准化养殖。

(2)加强市场预测,避免盲目扩张  鼓励经营主体的种养类型多元化发展,行政主管部门应建立健全市场信息发布机制,对过度发展的渔业种类应提前提供市场预警。

(3)坚持科技养殖,杜绝面源污染  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精选养殖种苗、搞好投放密度、食料选配等核心技术的推广,将单位面积养殖密度控制在合理水平,避免水体污染。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郑家国 研究员  李旭毅 副研究员

              姜心禄 高级农艺师  欧阳裕元 助理农艺师)





 

(来源: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 凡本网注明"来源:广元三农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广元三农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广元三农网,http://www.gy3nw.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苍溪县政府与广元市邮储银行签约支持肉牛产业

苍溪县政府与广元市邮储银行签约支持肉牛产业